为什么在Ajax hacking中使用XSS?它与传统的XSS又有什么区别?它们各有怎么样的利弊端?大型网站的所谓XSS漏洞是否为鸡肋?下面我们一起来详细分析下。
Ajax hacking这个名词最先出现在Billy Hoffman的一篇名为《AJAX dangers》报告中,他把samy 和yamanner这种攻击形式定义为AJAX hacking。而在此之前它们只是被说属于web2.0蠕虫(或XSSworm) ,但对这种攻击形式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。这里我们暂以AJax hacking中的XSS进行一些深入的性讨论 。关于Ajax的其他攻击形式请到网上参看文章《Top 10 Ajax Security Holes and Driving Factors》或 者是翻译成中文的《细数Web2.0下的十大安全威胁》。
在传统的XSS攻击中,我们的目的通常是直接提权或者获取Cookies后提权,所以代码执行方式一 般是windows.open、window.location或iframe,于是它的两大弱点就体现出来了,不具有传播性和易暴 露性。在AJax hacking中利用Ajax这一种新技术,攻击方式及对象得以转变。其实绝大部分人在获得管理 员权限又拥有文件更改权限后所能做的也就是挂马,很少设计商业机密之类!而这一攻击则直接把矛头指 向客户端,由于数据全部是使用异步调取方式,所以具有很强的隐蔽能力;通过操纵已登录的用户权限, 可以直接对用户信息进行更改,甚至可以使该代码集合自动传播实现蠕虫功能。
在传播的XSS攻击案例中,代码插入的利用方式一般是在URL和文本区域(textarea)中。但对于 日前大面积利用Ajax技术进行建站的站点来说,利用新形式的Ajax hacking技术可以将利用方式大体扩展 到URL域、input域、textarea域、embed域、css、rss、xml载体七种方式。
可以进行XSS的URL一般为”(域名)/(文件名)(文件格式)?(字段名)=(字段内容)”这种 形式,而且字段内容通常会在页面的某一个位置显示出来或者被调用。由于网站编写者的疏忽,没有把对 应的字段内容进行安全检测和过滤,而直接调用到页面上,使得我们只把字段内容替换成我们想要的XSS 代码即产生跨站。比如:
http://club.sohu.com/joke/1.htm? stra=<script>alert(document.cookie);</script>
但是这种方式一般需要诱使用户点击你事先伪造的链接,而链接你可以挂在论坛里或者以E-mail 的方式进行钓鱼性欺骗。
input和textarea以及css XSS是我们所用到的方式中最广泛的几种,由于css实际上属于Dhtml的 一部分,所以它们的利用方式及绕过过滤特点也大体相同,我们将在后面着重进行相关的解释和实验。
Embed XSS一般利用在允许插入视频,音乐以及flash的站点上,如果你链接到一个被恶意构造了 含有XSS脚本的flash文件,比如<EMBED SRC=”xss.swf”></EMBED>,然后我们构造一个特殊 的.swf文件,并在flash文件的动作里插入以Action Script引到的js或vbs代码。当用户访问该页面时既 产生跨站。
这种攻击一般利用在可以进行rss聚合的站点以及部分本地的rss解释器上(据说对本地的rss解释 器进行XSS,有获得主机权限的可能性,不过本人没有试过这个!),而且由于rss文件一般可以在任何站 点上被引用,所以想进行这类的攻击测试是很简单的事情,效果也相当明显。下面是对一个没有进行任何 过滤设置的本地调用远程rss.xml的实例效果,以及Google调用该rss的过滤效果。
由于插入的脚本为js或者是vbs,所有一般需要由的关键字JavaScript、VbScript、expression比 如<IMG SRC=”JavaScript:alert(’XSS’);”>,但当接收鼠标或键盘响应时,这三个关键字可以省略掉,所以有以下利用方法& lt;img onmouseover=”alert(‘XSS’)”>或者<INPUT onkeyup=”alert(‘XSS’);”>等等。而且由于html并 不遵循xhtml的标准,所以可以有以下插入方式:
6A�6A�06A�006A�0006A //java形式的16进制编码
jjjjj //十 进制编码
jjjjj //十 六进制编码
8. 其他的编码方式,如htmlEncode和URLEncode对于html及URL的编码。
至于可以插入代码的html标签嘛……说句近乎疯狂的话——目前几乎所有可以插入属性的标签都 可以插入代码,比如<bstyle=”xss:expression(alert(‘XSS’))”>。
在html标签中可以插入代码的属性一般为:src、style、dynsrc(常用于img和input中,用此属 性还可以插入视频等)、lowsrc(预载缩略图)、鼠标属性(如o n m o u s e o v e r )、键盘属性( 如onkeypress)、href属性(常用于a和link)、boby的onload属性、URL属性等。
当然人家网站也不可能傻乎乎地让你输入这些代码,所以它们一般会对你输入的字符进行过滤。 所以我们编写好的代码并一定就能顺利的插入执行,很有可能某些关键的字符被过滤掉了,比 如”JavaScript”。如果只是这种单纯的过滤,那么绕过方法实在太简单,只要每当输入此字符时输 入”javajavascriptscript”之类就可以了。当然网站程序员依然不会这样傻,它们会进行种种过滤来防备 你,所以结合上面的”代码插入方式”,你可能会总结出以下的绕过网站过滤系统的方法:
1、用控制字符的ASCII码填充
比如<IMG SRC=”;JavaScript:alert(‘XSS’);”>,如果你熟悉ASCII码,你应该 知道系统控制字符一共是33个,这里去掉一个头�(null)和一个尾(del),其他31个字符 均可以顺利插入代码头部,对过滤系统进行混淆,并且不影响原代码执行,而且你依然可以用”代码插入 方式”中的”方案7″进行编码的任意转换。七种tab符	、换行符
、回车符
可以插到代码任何地方。
2、插入混淆属性
当我们进行一般的文字录入时会发现,并不是所有带”JavaSceipt”这样的字符都会被过滤掉。而是只有在html标签内的特殊字符会被滤 掉,这使得我们有了令一套绕过措施,在插入代码的属性前面插 入另一混淆属性,并在该属性中插入让过滤系统误以为是标签结束符的字符,从而让过滤系统认为执行代码在html标签的外面。比如:
<img src=”abc>” onmouseover=”
[code][/code]
“> //插入混淆的src属 性
[code][/code]
</SCRIPT>”> //插入混 淆的双引号及 “>”符号
<SCRIPT a=”>” SRC=”xss.js”></SCRIPT> //插入混淆的a 属性
3、用注释符分割
由于浏览器会忽略掉每种代码的注释符,因此如果我们在代码中的注释符就可以成功地欺骗过滤 系统并且不影响XSS代码的正常运行。比如:
<img style=”xss:expr/*XSS*/ession(
[code][/code]
)”> //css的注释符号 为/**/,其中的内容会被忽略
//css中忽略的符号还有“”
exp/* //注释混淆后的样子